封面照片是 14K 金輕珠寶 – Everyday Collection 中的紅寶石包鑲細戒及耳釘,戒指所鑲嵌的是經典的圓形明亮式切割寶石 (round brilliant cut),耳環則鑲嵌極簡的蛋面型寶石 (cabochon)。觀眾應該都能從照片中感受到寶石的迷你,不過,小傢伙們的成色都相當漂亮,尤其直徑只有 2.5 mm 的蛋面寶石,是金工夥伴對色對尺寸對到天荒地老才配成對的,可謂粒粒皆辛苦,哈哈~
點選以下連結可跳到我們的 pinkoi 設計館了解細節:
👉 天然紅寶石單顆包鑲 14K 金細戒
👉 迷你天然紅寶石包鑲 14K 金耳環
幾乎搶光正主風采的白底黑字背景,是上回發文所提到的黑白箴言小卡,延續我們很喜歡的簡潔風格,尺寸約莫為一般明信片的二分之一,目前已產出五款文字,只要老闆有靈感便會繼續創作 (觀眾表示有夠沒完沒了 😆)。
⚠️ 分隔線之後是嚴肅的漢娜・鄂蘭的平庸的邪惡 (字多),以及可愛的白頭翁寶寶出生日記 (照片多),整個很跳 tone,沒興趣的人可跳過。
– – – 這是分隔線 – – –
近日佔據亞洲新聞頭條的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遊行,當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火爆登場時,有段歷史判決悄悄在網路流傳著……
1992 年 2 月,東德守衛士兵 Ingo Heinrich 因開槍射殺了攀爬柏林圍牆的青年 Chris Gueffroy,而在東西德統一後的柏林法庭上受審。Heinrich 最終因蓄意謀殺被判處三年半徒刑,不予假釋。Heinrich 及其律師辯稱士兵的行為僅為執行命令,別無選擇,所以罪不在己。然而,律師的辯護意見沒有被法官採納。
法官 Theodor Seidel 在解釋判決時說:「不執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,但打不準是無罪的。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,此時此刻,你有『把槍口抬高一厘米』的權利,這是你應主動承擔的良心義務。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,還有良知。當法律和良知衝突的時候,良知才是最高的行為準則。尊重生命,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。」
看了幾篇中文翻譯都大同小異,也趁機搜到了不少當時的英文報導,其中兩則列於下方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(請原諒老闆無法閱讀原始德文法庭逐字記錄… 饒了我吧 XD)。
- The New York Times, Jan. 21, 1992 – 2 East German Guards Convicted Of Killing Man as He Fled to West
- Los Angeles Times, Jan 21, 1992 – Wall Guards Convicted in Berlin Death : Justice: The surprise verdict holds broad implications for former officials of totalitarian East German state.
雖然這個案例引起刑法學的諸多爭議,但也成為珍貴的教材典範,而老闆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漢娜・鄂蘭所提出的「平庸的邪惡」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十六年後的 1961 年 4 月 11 日,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中,展開一場令全球矚目的納粹戰犯審判。審判的主角阿道夫.艾希曼(Otto Adolf Eichmann)是納粹德國在東部佔領區內「猶太問題」的執行者之一,雖然並非納粹政權的高層決策者,但在猶太人大屠殺上仍扮演重要角色。
出生德國、流亡到紐約的猶太裔政治哲學家漢娜.鄂蘭(Hannah Arendt)接受《紐約客》邀請前往採訪審判過程,在雜誌上發表五篇文章,結集為《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:平庸的邪惡》,在當時造成軒然大波,也成為鄂蘭一生中最大的爭議。書中強調艾希曼並非出於仇恨猶太人或本性邪惡而連續屠殺猶太人,而只是像普通官僚般盡忠職守地奉命行事,罪惡根源不在可悲又不會思考的艾希曼身上,而在於他宣誓效忠的制度。鄂蘭說:「權力和暴力雖是不同的現象,卻常一起出現。」
鄂蘭認為邪惡根本平庸無奇:邪惡無根,像是細菌沿著潮濕的表面擴散;邪惡亦無本,缺乏深度,連惡的深度也沒有。但如此無根無本的邪惡,會引起的血腥殺戮比千萬頭惡獸更驚悚駭人。她所要指出的不只是邪惡的平凡,而是其原因:艾希曼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他沒有思想能力,而這就是平庸。在後來「思考與道德思量──致 W.H. 奧登」一文中她說,「大規模犯下的罪行,其根源無法追溯到做惡者身上任何敗德、病理現象或意識型態信念的特殊性。做惡者唯一的人格特質可能是一種超乎尋常的淺薄…… 是一種奇怪的、又相當真實的『思考無能』」。
推薦電影:
莫非定律就是,對於害怕羽毛的人,上天就許你一個全程近距離觀察鳥兒從無到有的機會。
母親節的那個周末,正當人窩在客廳沙發上就著陽光享受歲月靜好的讀書時光,一對白頭翁突然光臨與沙發一臂之隔的陽台凸窗,在欄杆盆栽間蹦上跳下東瞧西看了好一會兒,雖然人覺得疑惑,但人鳥雙方對到了眼後仍淡定地繼續各做各的。直到一星期後,完整的鳥巢在馬拉巴栗的枝枒上成形,人才恍然大悟之前鳥是探勘地勢來著。
MAY 18
一開始納悶鳥兒們為何不在附近幾座公園築巢,非得挑一個毫無美感的公寓大廈鐵籠子作為生兒育女之處。不過,對比公園內隨時得提防其他禽類攻擊的危機四伏,不得不佩服鳥爸鳥媽的擇居眼光,外邊看上來只見一簇簇綠葉,裡頭的鳥巢絕對隱形安全無虞。這小小育嬰床造得真好,在貌似若不禁風的細枝間盤根錯節,風雨飄搖也屹立不倒。
MAY 25
照片都是透過黑摸摸的窗戶玻璃所拍攝,是外面看不到裡面但裡面看得到外面的那種,無須擔心人類的 (偷窺) 活動會驚擾到鳥類,缺點是天色一暗便也黑漆一片了。為了讓視野更清晰,人特地利用鳥短暫離巢覓食之際,臨時抱佛腳地把玻璃外側擦拭乾淨 (人類的偷窺欲真是 😆)。接下來兩周,一早離家前都能看到鳥媽媽窩在巢中的背影,巢建在高處,高過窗頂,抬頭望往往只見一根尾巴,對於巢中景象無從得知。
MAY 26
最後索性在窗前擺了把椅子作為增高之用,隔著一面玻璃站在椅子上大大方方地觀察,不過所見有限,最多如此。
JUNE 6
這幾日風雨大得可怕,人趁著鳥飛離期間,手忙腳亂地把支撐鳥巢的樹枝綁在欄杆上,強化固定。鳥巢後方的樹葉不知何時枯黃,一撥弄就掉。鳥離巢的時間越來越長,人的心情也七上八下,想著該不會蛋沒孵成鳥爸媽決定棄巢了吧?
JUNE 7
端午節這天有好消息!看鳥媽媽這防禦性的姿態!
鳥爸爸回家時會先站在電纜線上左右張望巡視一番,亂七八糟的第四台接線此時總算發揮了功用 (並不是 😆)。看到他嘴裡啣著食物了嗎!
鳥寶寶出現啦!(很有可能寶寶們前幾天便已孵化,只是躲在巢裡沒被人發現。)
餵食秀~除了蟲子和果實,端午連假的最後一天,寶寶們還獲得了有翅膀的昆蟲。通常鳥兒是直接在空中攔截飛行間的昆蟲,鳥爸媽的身手是不是相當了得!
別著急,兩鳥都有份。
JUNE 8
鳥媽媽和寶寶們的親子時間。
鳥媽媽經常於餵食之後,細心地清理巢穴打理環境。
JUNE 9
今天風特別大,人頻頻關切鳥巢和瑟縮在窩內的鳥寶寶,終於,等到鳥媽媽回巢安撫寶寶們。
JUNE 10
短短一周便能深切體認何謂一暝大一吋,鳥寶寶以肉眼可見速度逐日成長茁壯。這奮力張嘴的景象表示有食物來啦!攜帶食物沒入鏡的鳥爸爸照例先停在左側距離稍遠的電線上,右邊入境的是鳥媽媽。
飯前的猙獰貌。
飯後的乖巧樣。
JUNE 11
一早起來便驚喜地看到瞬間又長大的鳥寶寶站高高,腦中立即浮現一個詞:fluffy!雖有遮雨棚,不過大雨還是讓寶寶們挨近靠窗這一側。左邊傻呼呼的二寶還在歪頭殺時,右邊活潑好動的大寶似乎警覺到對面有動靜。
樓上好像有甚麼掉落在遮雨棚,兩寶同時抬頭望。
白蓬蓬的毛好可愛!
突然響起的手機來信提醒鈴聲引起寶寶們的注意。
唉呦,真是可愛到讓人不想上班了~
JUNE 12
這段期間因需輪流覓食而幾乎不太同框的鳥爸媽,從昨天開始相約在巢邊盤旋示範飛行技巧,今早更是頻頻來回於鳥巢和花盆間,邊高聲啼叫邊鼓動翅膀賣力演出,不過兩寶似乎無動於衷持續淡定,連往常爭先恐後搶食的鏡頭都沒了。
鳥爸媽離開後,寶寶們往下看了好一會:to jump or not to jump ~
繼續沉思。
今天顯得嚴肅的大寶,其實從昨天開始就有點躍躍欲試,總覺得他在下一個決心。
鳥媽媽飛回繼續鼓譟一番後,大寶開始揮動翅膀。一段沉寂後,一個不注意,他開始飛了!緊張的鳥爸媽豎起頭頂上的白毛 (頂上更出現一抹紅色!發生得猝不及防,人眼來不及看清),領著鳥寶寶學飛。
二寶見狀只是默默縮回巢中,鳥媽媽只好用嘴將他頂起,終於,二寶也跳了!撲撲兩三下,(不負眾望地) 直接跌落於花盆中,在花台和欄杆中踉蹌前行,一度成功飛往高處後便站著不肯動了,心急的鳥爸媽只能從旁鼓勵引導。
大寶靈巧地在欄杆間蹦跳,幾個撲騰後便放飛自我不見蹤影~於是,鳥爸媽暫且留下呆杵在花盆中的二寶,跟著飛了出去。接著,人趁著成鳥不在家,大膽拉開黑摸摸的窗戶,火速拍了一張二寶的萌照,瞧他一臉懵逼。
沒多久,二寶也成功地在爸媽的引領下展翅飛離,留下人們唏噓落寞~
[後記]
感謝鳥在人上工出門前完成學飛的任務,讓人不致於下班回家後只能望著空巢興嘆,不,晚上根本甚麼也看不到,所以更殘忍的是習慣每早和鳥兒打招呼的人們隔日才發現鳥去樓空。這麼一想,便覺得自己很幸運!祝福鳥兒一家 happily ever after ~
引用通告: Wire Wrapped Heart Embracing Love ♥ Lightvented Bulbul Baby Birds | Joyce Wu Handmade Jewelry
引用通告: tailor-made ♥ magic happens when you believe | Joyce Wu Handmade Jewelry